反光型被攝體表面光潔度均高。它們都能將絕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照射光反射回去。有因為光可鑒人,大部分此類被攝體都能將周圍的物體清晰或模糊地映照在表面上。此點是它與吸光型被攝體的典型區(qū)別。
光潔度高,造型越簡單、流暢的反光型被攝體越難拍。一是布光不容易,稍有不慎或條件達不到,往往會出現(xiàn)明顯的不均勻。二是被攝體表面有可能將周圍的物體,包括燈具、三腳架、相機都映進去。造型復(fù)雜、多面、多棱、多角的被攝體,又往往會形成極大的明暗反差,并出現(xiàn)多而雜亂的耀斑。
全反光型
此類被攝體光潔度極高,均為鏡面。因此,可以對入射光形成全反射,并能鮮明地反射出周圍的物體。它們多為銀器、不銹鋼器皿、電鍍用品、鍍銀玻璃、極高的拋光塑料等。
拍攝這些被攝體的最佳方法是使用隔離罩,即用白色的纖維或半透明的描圖紙把被攝體包圍起來,然后在罩外用閃光燈做均勻布光。這樣使整個隔離罩成為一個整理的大面積的光源,由于光被隔離罩?jǐn)U散,成為間接光源,光性柔、散、均勻。被攝體的明暗反差可依靠隔離罩外光的強弱來控制。使用隔離罩的最大優(yōu)點是可以避免雜亂的影紋,控制耀斑和外部物體可能形成對影像的干擾。
在無隔離罩的情況下,可使用擴散棚和反光器具,但此時要格外注意避免將拍攝環(huán)境周圍的雜物、雜光映照在被攝體表面。
全反光型布光關(guān)鍵是光性軟、弱、均,光源面積大和間接照明。
半反光型
這類被攝體表面的光潔度不如全反光型高。但表面光亮,仍有一定的反映周圍物體的能力。像光滑的塑料、一定光潔度的金屬、蠟克漆拋光的木器,都能模糊地映照影像。光亮的皮革、綢緞雖無比能力,但卻可以形成明亮的耀斑。
這些被攝體,因為以上兩點均比全反光型弱,所以布光也稍容易,但光性、發(fā)光面積均與前者相似。光源可使用柔光罩、霧燈,或在大擴散棚外用泛光燈間接照明。
不論是全反射型還是辦反射型,在布光時均需要將被攝體與環(huán)境隔離,以防止周圍物體和雜光映照出影像和出現(xiàn)不愉快的光斑。
反光型被攝體的明暗反差和耀斑的控制,既是難點,又是強化質(zhì)感不可缺少的特征,過則影像花亂,不足則無質(zhì)感。
反光型被攝體由于光潔度高,形成鏡面,因此在不同光照條件、不同環(huán)境色和明度的影響下極容易呈現(xiàn)出不同的影調(diào)。這就要求在布光中,既不改變被攝體表面的正常色調(diào)和明度,又要控制耀斑的恰當(dāng)面積,并適度配合黑、灰塊面來強化立體感和質(zhì)感。